跳到主要內容

舊文回憶:命運之途

「早晨。」跨上機車,從最陌生,又最熟悉的那條路開始,我開始找尋命運。總算,我回到了十五年前,十五年前我也是坐著機車的,不同的是,我是被搭載的那一個。而這條路,必經過的這間早餐店,是命運的第一站。我第一天上小學的時候,它剛好開幕,而人生的際遇,也從這裡開始。

「飯罷。」同樣是跨上機車,從陸橋駛下,在第一個路口右轉,我回到了十二年前。十二年前,我還是從這條步行上下學的,我還是天真爛漫的,我還是愛哭又愛笑的;這條路,左右兩旁依舊矗立著悲傷的大廈,不過如今他們也老了。然而路上的風,依舊是那股熟悉的強烈,強烈到讓我無法直視前方,迫使到淚腺開始作用。

「左轉!」直線駛過,一個急轉彎,我回到十年前。十年前!我還沒有任何心理準備,我就回到了十年前。十年前,這溜滑梯、這鞦韆、這池塘、這公園、這廟宇、這商店!每一景、每一幕、每一個日落我仍然歷歷在目。不過那些舊時玩伴呢?那些歡笑呢?那些淚水呢?那台腳踏車呢?那最純真的童年呢?我凝滯住了。這僅僅是我命運的第三站,僅僅是短短的20分鐘的立停,卻讓我不捨得繼續向前行,我捨不得的是那些逝去的童年,但殘忍的是,我已經無法再回歸那段時光了。我想,我必須離開了。

車子駛過了那間替我剪了十二年的理髮店,不過現今的我即使滿頭煩惱絲,也不打算停下,繼續駛過,快速駛過。這條路已經走了近半,而且越來越快,如同歲月的腳步般飛逝著。但驚鴻一瞥,我震懾住了,左手旁那間便利商店,坐著一個人,是我初中的同學。他手上,抱著一個嬰孩,或許是他的孩子吧。儘管只是閃眼即逝的一個眼景,卻讓我湧現一股莫名的悲傷。我感傷的是,原來與我同年紀的人,命運卻如此地大相逕庭。還記得當時的他喜歡耍流氓,而我是偏不服他的「反派角色」;甚至,好幾次我們都差點大打出手,鬧得十分不愉快,不過這些都過去了,或許他也不記得了吧?甚至連我是誰,可能也都不記得了。即使如此,他也是我人生的一個過客,而我也是,我同樣也是他人生的一個旅人。只不過命運讓我們有了短短的交流,然後又各自走向完全不同的路,也有不同的終末。

我將油門往下轉動,車子速度更快了。雖然路還是同一條,卻從陌生轉而逐漸熟悉;我急速駛過五年前、四年前、三年前。這幾年,時間過得特別快,就如同加速中的機車般。雖然路很長,但是兩旁的景物卻是模糊的,命運也是模糊的。我感覺有點冷,或許是天氣,更或許是車速,更或許是我衣衫單薄,但是這些都不重要了。重要的或許是我的心靈、我的思緒、我的改變、我的苦痛。還記得這幾天來,命運像是一只鋒利勾爪,將我的心、我的魂,撕得血肉模糊,我像是沒有知覺的行屍走肉般,狼狽度日。而幾分鐘前,我又被澎湃的回憶,浸襲了滿身。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,或許也沒什麼值得重要的。

我終究回家了,我從過去回到了現今;我還是我,路途亦然、命運亦然。沒有任何悲傷,沒有任何錯愕,沒有任何痛苦,當然也沒有任何狂喜;有的只是一片的模糊,以及滿腔的迷惘。而這些走過的、吶喊過的、惋惜過的「過去」,就讓它們都化為塵土吧!命運之路,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,同時不也知道何時走向終點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沒有成長

這幾天知悉一件令我震驚的事,身邊有一個友人是同性戀。對於同性戀,我始終是抱持著同理與尊重的態度,對於他們的訴求與抗爭種種,也不會有任何的負面想法;甚至,也會想要主動瞭解他們的「同志遊行」的內容,儘管,我內心是很排斥同性戀的。儘管,我知道這種心態極不可取,更甚者,我也曾嘗試去修正自己的負面思惟,但可悲的是,我僅能夠達到尊重與同理的程度,對於更進一步的關懷,現在的我仍然做不到的,也沒有能力做到。 這個朋友,平時與我十分要好,品行也非常善良,更是一個不吝嗇的人。不管是點心、筆記、日用品,還是代跑腿、聊心事、借零錢等等,他總是回答「OK」、「好」、「沒問題」,幾乎沒有拒絕過他人的要求;我時常在想,所謂的「好好先生」,也不外如是吧!因此,我始終把他視為生命中的貴人,也希望彼此的友誼能夠長存,甚至還告訴他,日後彼此都結婚生子時,也要保持聯絡! 去年暑假,我在北投實習。實習是讓我對未來職業能夠更加適應的一門重要學程,我很看重,也十分投入;為了想更快融入實習環境,「田野」的掌握必然是第一要件,因此,我時常主動跟著其他指導員前往實習的場域中逡巡,以求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田野。實習的田野中,除了必然逡巡的地點外,最讓我感到震驚且「恐懼」的地方,是一個名叫「長春浴池」的天然公共澡堂。這個澡堂是由天然溫泉水流經,所以水質十分清靜,但設備十分簡陋殘破,這些都不是重點,重點是這個澡堂,是同性戀的聚會地。 我怎麼知道的?一天晚上(大約10點),我與指導員外出進行例行性的逡巡作業,有一個檢查處便位於「長春浴池」附近;通常,這個時間點應該不會有任何人了,但那天晚上,我隱約聽到浴池附近,似乎有奇怪的聲音發出,而且是很多人聚在一起的嘈雜聲。 「怎麼回事?」我疑惑地望向指導員。 「你想知道?」指導員點了根菸,淡淡地問我。 「手電筒借你,你把入口的布幔掀開你就知道了。」指導員抽著菸,漫不經意地說著。 那一幕,我始終無法忘懷。在手電筒的強光下,照亮了浴池的通道。浴池的底部,有一盞燈泡,燈火鵝黃,五六個赤裸的男子,交纏在一起。這些男人,有老有少,有精壯者,也有瘦小者,他們在性交。這些人,已經到達渾然忘我的地步,甚至連手電筒的燈光也沒有注意到,就像最原始的野獸般,嘶吼著。我迅速的掩上布幔,退開回到了指導員旁邊。 「學長,不好意思,可以給我5分鐘嗎?」我一臉難受地望著指導員。 「嗯,我第一...

無能為力

清明連假,外加補假,一共放了五天。為了趕上預約的牙醫,我還特地請了2個小時的假,搭高鐵一路從臺北殺回南部;中間也發生了一點小插曲(自動售票機故障、行李忘了拿),所幸還是趕上了。我不得不說,上了高鐵那一刻,我真的鬆了口氣,因為運氣著實不錯,除了自由座有位置外,還能趕上5點發車的班次,也算是很幸運了。坐下後,看看旁邊,坐了一個老外,還很親切地跟我點了點頭,我也禮貌性地回了個點頭禮,接著便拿出上車前在書店買的《符文之子》開始看了起來。 不知不覺,車子駛到了臺中站,坐在靠窗的老外要下車了,但我仍舊醉心於小說的世界中,於是他用很生澀的中文跟我講了一句「不好亦施!」,我立即抬頭反應,回了他一句「Sorry」,起立讓他從位置上出來;臨走前他向我微笑,並說了句「乾屑!」,我也是微笑著點了點頭,繼續看我的書。不過,當列車又駛起時,我心底湧升一股難以言喻的惆悵,原本看書的好心情也消蝕殆盡。 為什麼?一樣是來自異鄉的外國人,有些人是如此的謙和善良,有些人卻是如此的傲慢無禮?在上高鐵之前,我需要搭木柵線轉信義線,捷運停靠在辛亥站時,上來了一個中東裔男子與他的小孩,似乎是接小孩放學吧?捷運上,小孩與他的父親聊天聊得十分愉快,小孩用著很流利的中文,教他的父親台語。「哩賀,挖系台灣人」(你好,我是台灣人)、「挖愛呷飯」(我愛吃飯),只聽那孩子一直重複這兩句話,父親則是用極度不標準,甚至帶著濃重口音的中文,向孩子學習台語。 看到這一幕,我不禁有點感動,因為台語對我這個南部長大的小孩來說十分親切,我笑著看他們父子對話,孩子十分努力教學,還不時糾正父親發音,而父親儘管屢次被孩子糾正,仍然十分努力學習,眼裡充滿了慈愛;真是一個溫馨的畫面,雖然聲音有一點點大聲。此時,我瞥見後方有兩個金髮老外,一臉嫌惡地看著這對父子,不時吐舌頭、翻白眼;甚至男性老外還用手指比了「YA」的手勢,「橫著」放在眼睛前面,逗另一名女性外國人笑!這個手勢,代表的意思我是知道的,是十分歧視的肢體動作,代表的是「戴面紗者」(因為許多老外對於西亞人士的刻板印象就是戴面紗,而將手指比喻成面紗的話,眼睛的確只有露出一部份)。當下我十分憤怒,怒視著這兩人,但他們似乎沒有發現我的眼光,依然故我;直到中東裔父子在六張犁站下車時,兩名金髮老外也跟隨其後下了車,臨走前男老外還略大聲地說了一句「Gook」(幸好人潮眾多,中東父子並沒有聽見),...

浮萍

還記得,「沒有根的浮萍」,是大學時老師給我的一個稱呼,意謂四處漂泊在各個團體內的人。想像那個畫面,一片浮萍,漂浮在池塘上;今日隨東風飄,明日則隨西風走;偶然停留在石頭上,偶然倚靠在蓮葉旁;它沒有依靠、沒有憑藉,因為它沒有根。正確來說,它原本也不屬於這片池塘,只是一個偶然,偶然的一顆種子灑落,偶然的生長。儘管如此,它終究不屬於這裡,因為它沒有根,代表它沒有歸屬。它很想融入這個環境,但終有一天它還是要走的,可能是死亡,可能是一陣狂風,更可能是一夜的滂沱大雨。 從上大學至今,我一共待過了三所學校。遑論現在所處的環境(因為它是否能夠稱為學校還有得商榷),我待過了兩所大學。一所是大學聯考時所考上的,一所是轉學考考上的。但可悲的是,我在這兩個地方,都沒有產生「歸屬感」(Sense Of  Belonging);我總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,我很想改變自己,也曾嘗試讓自己融入環境,不過自始自終,我仍舊是被抽離出來的那個人,不是被環境所抽離了,是我將自己從環境裡抽離而出。 還記得,「沒有根的浮萍」,幾年前聽到這句話時,我有一股想哭的激動。在另一個學者面前,我是這麼無所遁形地被看透,雖然只有短短一學期的相處,他便能將我至今的人生看得如此透徹,透徹到我連反駁的餘地都沒有。因為這句話是如此的切合,如此的真實,彷彿說出了我心底最不想面對的真相;我害怕變成一片浮萍,但殊不知我早已在不知不覺中,在人生的江湖下,漂泊了無數個春秋。 至今,當我存在於任何團體中時,始終在旁看著任何人哭、抑或笑,我想與他們分享喜悅與傷悲,但我還是無法融入團體;儘管我是長時間存在於其中的,儘管我是很努力地想成為其中一片拼圖的。但不知道為什麼?為什麼我的心,始終感到極度的虛無?我也是人,一個需要愛、需要認同、需要被填滿的人。我,不願意繼續當浮萍;我,很想要找到歸屬,但真的好難。